疫情阻斷了師生的返校路,阻不斷空中課堂的師生情。“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”,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,市二十一中高二語文組教師楊超在忙碌中井然有序,在苦痛中守望光明,在這個春天給空中課堂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意義。
面對疫情,楊老師通過ppt和短片的形式與學生互動,讓學生明白“尊重自然,敬畏生命;身在隔離,心向世界;直面人生,審視自我;致敬英雄,牢記擔當”的道理,為學生們上了一節(jié)生命教育課。
網絡兩端,隔空對話,憑的是約定,是自覺,上課第一天,楊老師就與學生約法三章:在相對安靜的房間、穿正裝聽課、及時回答問題。為了加強師生互動、增加課堂趣味性,在講授的過程中楊老師會不斷地提問,只要學生有回復,她都能及時回應,對有價值、值得探討的問題給予表揚,對于“腦洞大開”的回答也及時引導、指出思維漏洞,對于發(fā)言少或不發(fā)言的潛水者,給予鼓勵。
一個人學習、做作業(yè),少了同伴的陪伴與監(jiān)督,學生對學習有所懈怠在所難免。為了調動學習積極性,楊老師指導作業(yè)以解決問題為導向,在尊重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負責;給學生寫信分享自己的感受,希望成為國之脊梁;利用“詩入人心”軟件,鼓勵、感染孩子;做學生情緒的轉化者,挖掘負性事件里的積極意義。
讓學生有積極的狀態(tài),首先教師要有積極的狀態(tài),教育是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。 為了避免學生出現(xiàn)疲憊狀態(tài),楊老師做學生的貼心人、暖心人,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被關愛的溫暖。每晚七點半與學生“不見不散”,每晚一個微信學習群,一周一個輪回,除了一起讀書,還詢問學生可否能聽懂、課程進度是否合適,并希望他們多提意見。
有愛相伴,時光就顯得溫潤可人,面對疫情,楊老師選擇貼地而行,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,讓學生成為一個懂得尊重生命、自我建設的人。這次的空中課堂,是師生的一次集體修行,“停課不停學”中用行動、用真情、用真誠再燃師生情。春有期,歸有日,讓我們一起懷著期望、擁抱暖意、不負春光、不負夢想,勠力同心開啟青春夢想。